40009-06806
关注公众号
招生咨询

08:00-24:00

院校汇总 专业大全 地区筛选 简章查询 历年真题-答案

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作为工科基础,历史可追溯至1909年,学校建校初期即设置了机械类课程。随着学校发展,1958年经教育部和铁道部批准,北京铁道学院成立铁道机械系,使得学校向工、管并举多科性大学的发展方向迈进了一大步。1997年成立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2000年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并入我校后,系所重新整合,成立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学院一贯秉承严谨治学、诚朴务实的优良传统,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推进科技创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以雄厚的学科实力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机电类优秀人才,赢得了良好的声誉,机械等相关学科于2014年进入QS世界大学顶尖学科,为我校最早进入该排行榜的学科之一。

  学院下设机械工程系、检测与控制工程系、动力与能源工程系,轨道车辆工程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及机械工程实验中心。学院现有教职工21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双聘院士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长江学者1人、国家万人计划1人、国家级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IEEE Fellow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7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3人;教授45人,副教授57人,博士生导师72人,硕士生导师118人。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近1600人,在校博士研究生200余人,硕士研究生800余人。

  学院设有机械工程、车辆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能源与动力工程、工业工程和机械电子工程(中外合作办学)6个本科专业。坚持学校的“基础宽厚、知识复合、思维创新、能力卓越、品质优异”人才培养总目标,秉承“以学生为中心,厚基础,强能力,重素质,求创新”的办学理念,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综合性实践、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学院在专业建设和实践平台建设方面成绩显著: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3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1门、中国大学MOOC上线课程14门、北京市精品课程3门和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个,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和北京市教学成果奖多项,拥有机械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等教学实践平台。国际化复合型工程人才培养初见成效,与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合作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采取“3+1”双学位的培养模式,2016年通过教育部评估,2018首届毕业生深造率约64%,项目培养学生获得国内外一流院校青睐,国内深造院校包括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国外深造学生收到来自英国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美国杜克大学、美国南加州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国立大学和悉尼大学等QS世界排名前50院校的录取通知。学院为学生提供了多个创新实践平台,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国节能车竞技大赛中多次获得一等奖、二等奖。

  学院立足于学科前沿和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拥有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国家级认证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承担并完成多项国家级项目,获得了一系列优秀的科研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学科整体水平的提高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学院先后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和省部级奖励近60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00余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8项,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先后承担了国家“973计划”项目及子项目10项、“863计划”及子项目47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任务4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5项、面上项目84项、青年基金项目27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及其他项目7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32项、国际合作项目11项。目前学院拥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院积极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相互渗透,形成了学科交叉的创新平台,具有鲜明的大机械学科特色。

   学院把加强合作交流作为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专家互访、合作研究、召开国际会议等形式,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和交流,国内外影响力不断提升。目前在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已与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荷兰、日本、瑞典和比利时等国家的多所大学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交流与密切合作关系。分别与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美国纽约大学石溪分校、法国国立应用科学学院、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和比利时鲁汶大学签订了联合培养协议,每年互派师生进行交流,签订了“4+1”、“2+2”等多种学生培养模式,建立了多方面的学生联合培养与学术交流与合作。

  当前,学院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将继续坚持谦虚谨慎、开拓进取的精神,抓住机遇,锐意改革,大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为实现学院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奋斗。

  (数据截止时间:2018年12月31日)

查看更多

招生简章

学院咨询电话:40009-06806

快捷报名

更多
姓  名:

联系方式:

意向专业:

最新文章

更多